自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以来,服装生意一直都不太好做。
一方面,传统的线下零售模式受到疫情反复的困扰。这对服装品牌的实际销售业绩,以及门店和经销商的运营管理产生挑战。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近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可以说,服装企业一直在两头承压。然而,多个服装品牌及业内人士在接受界面时尚采访时表明,产品涨价并非直接的解决方案。
根据一位服装品牌负责人向界面时尚提供的行业报告,几项重要纺织原料价格都在飙升。12月棉花价格较去年同比上涨近50%,涤纶原料涨幅约为25%至35%,尼龙原料涨幅约为15%至20%。这导致了该品牌常用的针织、梭织等面料成本同比增长近20%左右。与此同时,金属、羽绒等辅料也有5%至30%不等的涨幅。
实际上,与面料生产最相关的棉纱等原材料从2020年底就已经开启涨价。
根据华西证券近期出具的纺织服装行业报告,疫情之后,棉花、纱线、羊毛等大宗商品价格自2020年10月突增后持续上涨。其中,尤其棉价在2021年国庆后突破每吨2万元,且自此仍保持上涨,而年初业内对棉价的预期在1.4万元至1.6万元每吨。
除此之外,面料印染费用也高居不下。据前述某品牌的行业报告,由于化工原材料成本上涨,加之天然气、煤炭等所需能源成本的增加,其面料染整费用预计今年同比将上涨10%到20%。
界面新闻亦曾报道,在近期“能耗双控”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叠加外贸海运费高昂以及集装箱紧缺等问题制约,今年纺织印染产品订单较往年旺季差距较大。
因而,印染费用整体上涨趋势是整个行业的共识。以印染纺织产业聚集地浙江绍兴柯桥区为例,据业内人士透露,经历9月末突发的高耗能企业停产通知之后,当地印染费每吨约上涨了1000元,鲜见如此高的一次性涨幅。
然而,面对生产成本的显著增长,多个受访服装品牌明确表示暂不考虑进行产品提价。
某大众服装品牌负责人对界面时尚表示,对于价格带尚处中低端的服饰品牌而言,该价格带的竞品较多,消费者会很难接受涨价。此外,双11等折扣活动刚刚结束,涨价会对年末产品销售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可以想见的是,相较于依靠“薄利多销”的大众品牌,中高端服装品牌在价格波动上更具稳定性,因其目标消费客群的价格敏感度也相对较低。
华西证券研报亦显示,通过对服装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进行比较后发现,日播、地素、歌力思等高端女装品牌2021上半年收入增速均保持在双位数,而拉夏贝儿等休闲大众品牌表现普遍不如高端品牌。
某供应链管理专家对界面时尚表示,上游原材料涨价无法传递到终端的一个核心点在于中间库存。无论是原材料还是成品的库存如果充足,涨价的延续反应自然会比较慢。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提前半年进行备货和订货往往是常见的操作手段。
某高端服饰品牌商品负责人对界面时尚表示,实际上,品牌层面感受到的原材料涨幅并没有那么夸张。一方面是品牌都有提前备料,比如目前在售的秋冬款都是至少提前半年定好原材料制作加工完成的。
另一方面,稳定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也能起到平衡缓冲的作用。如果看到有些涨价幅度较大的比如皮草类,品牌会在商品策略上做调整,减少该类新品的采购量而增加其他品类的商品。
此外,整个服装产业正在经历新的升级改革,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供应链发展的新方向。
不少工厂开始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列)、APS(高级排期系统)、ME(制造执行系统)等系统软件让生产信息变得数字化。再结合自动裁床、自动吊挂等自动设备,服装工厂的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让工厂和合作品牌对于原料和产品的排期及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跟进安排计划。这大大减少了传统生产模式中周期长、库存积压的痛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上的压力。
因而,尽管纺织原材料涨幅较大,对于大多数品牌而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才是抵御成本周期性波动的长期解决方案。此外,随着电商崛起等营商环境变化,服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品牌贸然涨价将面临直接损失客流的直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