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持续蔓延,给纺织产业链带来连锁反应。
印度纺织业在全球纺织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品生产国。对印度经济来说,纺织服装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纺织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
据报道,受疫情期间的封锁措施影响,印度服装行业出口萎缩严重,2020年印度服装行业出口减少24%。在新一轮疫情下,由于工人无法到岗,印度相关企业丢掉了大量的服装出口合同。
这给世界第一纺织大国的中国带来机会。此前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的大量纺织订单,开始回流。
“受疫情影响印度及东南亚纺织业停顿,部分订单已转移到国内,给公司带来了部分订单。”孚日股份(002083.SZ)近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多家纺织公司已陆续承接到东南亚回流订单。但是,对于这部分订单,企业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海外疫情一旦好转,回流订单也会离开。
产能大增
孚日股份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出口商,主要出口毛巾、床上用品等家纺产品。今年4月底,孚日股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满负荷运营,订单已到7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孚日股份获悉,公司订单在持续增长中,现在已经排到8月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实承接了东南亚地区的转移订单,大部分是印度的,以中低端为主。但承接的部分不多,占比最多是10%,公司订单一直以老客户为主,新客户占比不大。”
该人士表示,实际上东南亚的订单转移自去年下半年就陆续开始,今年一季度以来,回流稍为明显。“今年以来印度疫情比较严重,其他海外客户担心纺织产品上携带新冠病毒,所以不太敢往印度下订单。”
全球色织布制造龙头联发股份(002394.SZ)也提到订单回流的情况。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东南亚新冠疫情致使部分服装订单向国内回流,不过其强调,这是“短暂和有限的”。
公司还表示,公司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期等特点,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难以预计全年订单情况。
国内色纺纱龙头百隆东方在产品销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业绩大涨,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13%。
百隆东方内部人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去年下半年就承接了一波回流订单,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订单情况都非常好,接近满产运行。根据订单排产情况来看,审慎估计今年上半年业绩将较基数比较低的2020年同期实现大幅上涨,甚至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情况更好。
在关注订单回流的同时,投资者关注纺织品企业在境外工厂的生产情况。此前,由于成本、贸易政策等因素的考量,不少纺织企业选择在东南亚设厂。
鞋类制造商华利集团表示,“公司在印度没有工厂,量产工厂主要在越南,越南工厂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管控比较不错。”
东兴证券纺服轻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田田指出,东南亚包括越南、印尼等近期疫情有所加重,这些地区的疫情持续发酵,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我国纺织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主要在东南亚,工厂所在地没有疫情或者工厂防疫工作做得好的公司,能更好的承接本轮订单转移,并有望抓住机会实现产能逆势扩张,在核心客户的份额实现提升。
回流是短期红利
尽管有海外订单回流的机会,但在多位企业人士看来,很多订单根本“无利可图”。
“印度去年有不少家纺订单回流,但那些价格不高,利润偏低。这些低端产品做出来是要亏损的,所以我们的业务人员也会去判断,是否要承接。而且,现在来看,这部分回流订单对业绩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公司影响更大。”一位江苏的大型纺织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孚日股份前述负责人也表示,“印度的纺织品生产以中低端为主,由于公司在国外还是比较有议价权,自己的订单还赶不过来,所以对这些转移订单也有挑选,尽量挑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来做。”
该人士表示,对这部分转移订单早有预判,红利肯定是暂时的,首先数量就不多,一旦印度疫情转好,还是会回到印度。
银河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林相宜认为,“长远来看,如果未来印度疫情得到控制,订单可能还会回到印度,因为印度无论在人力、税收、贸易环境等方面成本均低于我国,中国纺企多年的管理经验、技术制造、劳动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作为国内纺企出海建厂的有利基础。”
但无论如何,此番疫情还是加速开启了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周期。中国是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目前的优势体现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
“目前我国纺织制造行业基本处于成熟期,龙头企业以其技术、经验、规模优势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趋势,同时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内产业技术快速升级,机器替代率越来越高,国内龙头纺织企业的长期发展空间依旧广阔。”林相宜说。
出口数据也印证了中国纺织产业链的优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560.8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6.1%;5月当月,服装出口12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1%。